《最后的柔情回忆无修版》
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
盛夏时节,降暑润燥唯有时令水果。西瓜、葡萄、桃、李、哈密瓜……各式应季水果争相上市,扮靓夏日“果篮”。近日,记者走访长沙市场发现,今年夏季水果不仅品种多品质好,而且价格更加亲民,成为不少市民夏日的“甜蜜搭子”。
水果上新争奇斗艳
晚饭后,散步的周女士走进小区的水果店,顺手带了半个西瓜、两个椰青。“夏天吃水果,图的就是一口清爽解渴。”
炎炎夏日,新鲜水果大量上市,水果市场迎来销售旺季。
在位于火炬路的一家连锁水果店里,门口的展示区就摆满了“夏日明星”——西瓜。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堆成了小山。部分切开的样品露出鲜红的瓜瓤,散发着清甜的气息,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挑选。“现在主要卖的是麒麟瓜和沙漠瓜,销量持续攀升,每天都能卖出上百个。”店主一边介绍,一边飞快地帮顾客把西瓜切片装盒。
走进步步高超市梅溪店的水果区,更是如同置身于一个“水果王国”。葡萄、桃子、哈密瓜、榴莲、龙眼等水果一应俱全。
桃子家族十分壮大,有水蜜桃、油桃、蟠桃、黄桃等多个品种,水蜜桃饱满多汁,油桃表皮光滑鲜亮,黄桃则散发着独特的果香。葡萄架下,巨峰、夏黑、阳光玫瑰等品种一应俱全,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枝头,让人垂涎欲滴。
据步步高超市水果采购部部长赵燎介绍,为了保障夏季水果的供应和新鲜度,他们与全国各地的优质产区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,通过冷链物流将新鲜水果快速运抵门店。同时,还根据市民的消费需求,不断丰富水果品类,增加进口水果的供应,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水果。
价格亲民实现“水果自由”
时令水果集中上市,但不少市民感觉价格比往年实惠不少。许多曾经高端的水果也纷纷价格“跳水”。
夏秋之交,又到了葡萄大量上市的时节。曾经名贵的阳光玫瑰葡萄价格持续走低。
市民袁女士5日在街边水果店买到了每公斤9.96元的阳光玫瑰葡萄,一大串还不到10元。“以前要几十块一斤吧,没想到现在价格这么实惠,我们一家人都爱吃。”袁女士表示。
眼下热销的阳光玫瑰,因其口感甜蜜、果实饱满且带玫瑰清香等特点,一度成为夏季果界“顶流”。目前长沙市场的阳光玫瑰葡萄主要来自云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湖南等地,零售价大都在每500克10元以内。
“种植面积迅速增长,产量多是价格跳水的直接原因。”赵燎告诉记者,阳光玫瑰2012年左右从国外引进,在云南栽培成功,曾被称为“葡萄中的爱马仕”,受到市场欢迎。市场需求促使全国各地纷纷种植阳光玫瑰,不到10年时间,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。
一起进入“降价通道”的还有蟠桃、黄桃等高价水果。曾因价高而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的蟠桃,最近的价格走起“亲民”路线,步步高超市山东彩虹蟠桃零售价每500克只有几元,上个月单品卖了100多万元。绿叶水果线上直播也推出了炎陵黄桃优惠价2.5公斤装29.9元。
据市商务局监测,最近一周长沙整体果品交易批发均价为9.13元/公斤,比7月初下降8%。热销果品中,交易量排名前五的是:西瓜、榴莲、桃、葡萄和哈密瓜。
据红星全球农批中心相关负责人李丹介绍,今年夏季水果丰收供应量非常充足,市场日交易量在1.2万至1.3万吨,价格较去年同期普遍下降20%左右。西瓜价格下降明显,特别是宁夏的沙漠瓜,批发价比去年下降了30%以上。
“水果降价,对我们消费者而言肯定是好事。”市民赵先生说,“但比起价格,我还是更注重质量。前两天我在另外一家超市买的本地杨梅,虽然便宜但酸涩得很。现在水果不分四季不断供应,不论南北,想买就有。相比价低不好吃,我还是更倾向于选择价格略高但口感好的水果。”
水果虽好却也不能贪多
李丹告诉记者,随着国内水果种植技术、面积提升以及物流冷链快速发展,消费者对水果的消费态度也发生了变化。市民对夏天购买水果的需求,既离不开“新鲜美味”的核心,也越来越看重“实惠、多样、安全”。这种需求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从种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。
据预测,进入8月,国内外应季水果争先恐后“抢鲜”上市,果品市场琳琅满目,供应稳定且充足,预计短时间内全市整体果价将小幅波动。
夏日果品清甜解暑,水果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、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,对健康有诸多益处。水果虽好,却也不能贪多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,成年人每天吃200克至350克新鲜水果。不同水果营养有差异,尽量多样化选择,满足不同营养需求。
吃水果也要选对时间,一般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吃水果较合适。避免饭后立即吃,以免影响消化,增加肠胃负担。 【编辑:刘阳禾】

改革教育制度充实适老化内涵。借鉴日本经验,将人口结构教育纳入中学课本,让国民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新常态,与时俱进地建立个人求学、就业的发展规划。国家需要培育二元人口红利,一是提高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以科技推动经济,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,良好的知识结构比高学历重要,合作精神与务实态度更重要;二是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进行理财规划,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,以消费拉动经济,实现投资与消费两架马车拉动经济的内循环。《最后的柔情回忆无修版》 实现医养结合。一是按照生命周期制定健康指标,不再将大龄和老龄机能衰退当疾病,大力开展维护健康机能的康复服务;二是全专融合医护资源进社区,包括一、二级医院和急救网络,支持居家养老和基本保健服务需求,各类医疗机构要在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内找到自己的位置,大型医院单体发展的时代结束了。2032年中国可能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社会,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,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个亿,届时“63婴儿潮”一代人进入70岁,可以预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增加,要从现在开始建设“医院专科/急性治疗、社区康复/非急性治疗和家庭照护/夜间看护”相结合的医护体系;三是发展长期照护事业产业和长期照护保险计划,满足高龄老人失能失智照护的刚性需求。长期照护属于带病生存的广义医护范畴,需要大力培育“家庭照护床位”以满足70%需求。德国和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计划相对成功,其经验值得借鉴。